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

资讯 / 电影资讯 / 绝美无比,这不就是我们寻找的诗与远方?

绝美无比,这不就是我们寻找的诗与远方?

更新日期: 2025-04-12

当现代都市人将“逃离”挂在嘴边,将“诗和远方”视为一种精神图腾时,《牧羊人》 (Bergers) 给出了一个更诚实的答案:真正的“远方”并非逃离现实的乌托邦,而是一面镜子,照见人类如何在自然的秩序中重新校准自己的位置。


这部改编自马蒂亚斯·勒菲弗 (Mathyas Lefebure) 半自传体小说的电影,讲述了一位城市精英褪去西装、踏入法国普罗旺斯山区的蜕变之旅。导演用广袤的阿尔卑斯山脊线和流动的羊群,编织出一部关于存在本质的视觉散文。它既是一封写给自然的情书,也是一次对现代性幻象的温柔解构。

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导演苏菲·德拉斯佩 (Sophie Deraspe) ,她2019年的作品《安提戈涅》 (Antigone) 曾代表加拿大入围奥斯卡。她的新作《牧羊人》获得了2024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佳加拿大剧情片。在这个春天,它将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天坛奖”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与各位观众见面。

在《牧羊人》中,山脉不再是背景板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角色。


摄影师文森特·冈内维尔 (Vincent Gonneville) 的镜头像一双诗人的手,轻轻抚过阿尔卑斯山的褶皱。晨雾中的羊群如珍珠散落草甸,暴风雨前的云层翻涌成铅灰色巨浪,迁徙途中蜿蜒的羊队与公路上的汽车形成荒诞的蒙太奇……这些画面不仅是视觉奇观,更构成一种“呼吸的节奏”。

对于被钢筋森林困住的都市人而言,这部电影宛如一剂银幕氧气瓶。德拉斯佩刻意拉长的空镜头中,观众能触摸到风的形状,嗅到青草与泥土的腥气。当主人公马蒂亚斯 (菲力克斯-安托万·杜瓦尔 饰) 站在山巅,手持牧羊杖俯瞰云海时,那种眩晕感几乎穿透银幕——那是被城市规训的感官久违的“失重时刻”。

导演拒绝用糖衣包裹自然。影片的视觉语言像影评人形容的那样——如同未经剪裁的羊毛——这就是真实牧羊生活的本质:美与痛楚共生,安宁与危机并存。


这部电影当然是浪漫的。然而,德拉斯佩拒绝让观众沉溺于田园牧歌的幻觉。

当马蒂亚斯怀揣着“成为当代维吉尔”的浪漫想象踏入牧场,迎接他的是积满灰尘的小屋、暴躁的农场主、新生羔羊的胎盘、布满老茧的双手……随着叙事的展开,这部作品揭穿了“逃离即救赎”的谎言,观众看到的不是都市精英的降维征服,而是一个现代人在古老生存法则前的踉跄学步。


如果说山景是电影的骨骼,那么马蒂亚斯和艾莉丝 (索琳·里戈特 饰) 的相遇相知则是流淌其中的血液。当两人并肩站在山间牧场时,语言让位于更原始的交流:如何在雨中亲吻,又如何接受某些羔羊注定无法活到下一个春天。

在更深层的叙事里,《牧羊人》悄然抛出一系列现代性诘问。

当迁徙的羊群阻塞盘山公路,不耐烦的司机狂按喇叭时,我们会意识到,被效率绑架的现代社会,早已丧失与自然共处的语法。影评人说,《牧羊人》的美,在于德拉斯佩以生态系统的方式构建她的世界。这部作品也在提醒我们,当剥离所有中介工具后,人类能否仅凭身体与存在和自然对话?这种视角让电影超越个体命运,成为一曲关于文明与野性共生的复调诗。

或许这正是影片献给所有倦怠灵魂的启示:所谓的“诗和远方”,从来不在他处。当我们学会像山一样思考,像羊群一样感知季节的流转,那些在会议室里窒息的午后、在地铁通道中磨损的黄昏,都将获得重新注解的可能。毕竟,每一双被键盘磨出茧的手,都曾蕴藏着握住牧羊杖的力量。


THE END
相关内容
*
*